國際

僑光科技大學訪緬甸三城 以技職教育陪伴青年走向未來

【記者 賴冠仁/台中 報導】

面對全球產業變動與青年就業挑戰,僑光科技大學積極以教育行動回應國際需求,日前走入緬甸三大城市─密支那(Myitkyina)、曼德勒(Mandalay)與仰光(Yangon),展開跨國教育合作與交流,並參與臺灣教育展,與上千名學生與教師面對面對話,分享臺灣技職教育能為人生帶來的可能性。本次行動並結合震後公益,在曼德勒捐贈教學設備,協助災區學生重拾學習機會,以教育行動展現臺灣交流的溫度與責任。

僑光科大表示,走訪三城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城市差異,而是青年一致的提問,「我畢業後,有沒有一條能真正改變人生的路?」。在密支那,學生談到家庭期待與經濟壓力;在曼德勒,師長關注震災後如何讓孩子維持學習動能;在仰光的教育展現場,學生則詢問語言銜接、國際學習與未來職涯。僑光指出,這些聲音都指向同一件事:青年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機會,而是能走向世界的能力與選擇權。

僑光科大走訪緬甸三城,展開跨國教育合作與交流(圖/僑光國際處提供)。

此次行程由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統籌並帶領,僑光也特別感謝蘇玉龍主委、楊洲松總幹事與團隊一路協助與引領;同行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也共同讓臺灣技職與高教的力量在緬甸被更多青年看見。同時,僑光也感謝駐緬甸代表處黃敏境代表與僑務組林冠宏組長對教育的重視與全力支持,讓跨國合作不只是參訪,而是能真正觸及學生的需求與未來。

去年地震造成曼德勒多所學校受損,許多教學設備報廢,學生一度無法正常上課。本次捐贈行動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僑光科大共同投入,捐贈電腦與投影設備,希望陪伴孩子重新點亮學習的燈光。當地校方代表特別致贈感謝狀,感謝僑光「不是路過,而是真正伸出援手的人」。僑光科大表示,教育不應因災害停擺,希望也不應因困境熄滅;公益不是口號,而是責任,陪伴也不該只有一次。

僑光也在三城向學生與家長分享臺灣技職教育的核心精神,說明技職並非只停留在教室,而是以「學以致用」為核心,透過實務訓練與企業合作累積職場經驗,再結合證照制度強化專業能力,使學生在畢業前就具備就業即戰力。僑光指出,技職教育最大的價值在於真正提升學生就業力與人生選擇,讓青年具備國際職涯流動性與更高投資報酬率,是一條能翻轉家庭生命循環的有效道路。

本次交流也向緬甸青年介紹兩個深受境外生青睞的學系,其中,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著重網路行銷、社群媒體與通路策略;旅館與會展管理系則連結飯店、會展與國際服務產業,培育具跨文化與國際職場競爭力的人才。僑光並強調,學校提供境外生獎學金、語言支持與生活輔導等完整配套,讓學生能在臺中安心學習、放心生活,專注發展未來。

僑光科大也指出,教育永續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必須被選擇並付諸行動的道路。本次行動落實 SDG 4「優質教育」、SDG 10「減少不平等」與 SDG 17「夥伴關係」,並呼應 ESG 中的社會責任與教育治理精神,盼不讓任何努力的孩子因環境而受限。僑光國際長陳冠宏表示,教育的價值並非讓學生被看見,而是讓他們看見自己;只要青年願意前進,僑光就會陪伴他們走向更遠的舞台,而非更邊緣的地方。未來,僑光將持續深耕緬甸,推動語言培力、交換學習、企業實習與留臺就業支持,攜手建立長期且具行動力的國際教育夥伴關係,為更多學生打造能翻轉人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