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嘉琪 嘉義報導)衛福部自去年起推動民眾同時接種新冠與流感疫苗,並以「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為宣導口號。然而連續兩年卻屢有民眾反映,在社區接種站無法一次完成兩種疫苗接種,甚至白跑一趟。嘉義市議員鄭光宏17日呼籲衛生局應協調社區與協助施打的醫療院所,全面檢討作業流程並公開接種資訊,避免長輩為施打疫苗而四處奔波。
秋冬為呼吸道感染高峰,中央自民國87年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嘉義市政府也自民國96年起為符合資格的長者加打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疾管署建議長者可採左手接種流感、右手接種肺炎鏈球菌的方式,同時施打並無疑慮。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去年起新冠與流感疫苗首度同步開打,疾管署同樣建議「左流右新」,鼓勵長者一次完成接種。然而,去年與今年的接種期自10月1日起跑後,社區接種站卻頻傳長者抱怨「打不到新冠」,無法一次完成兩劑疫苗。
據了解,流感疫苗供應穩定,但新冠疫苗數量卻不一精準。有醫療院所現場僅準備20至50劑不等,也有院所乾脆不準備,與多數社區接種站單場至少七、八十人、多則兩百人的接種需求相比,供應明顯不足,導致長者不得不到其他診所、衛生所或下一場接種站補打,形成不便。
新冠疫苗供應有限的主因,包括部分醫療院所擔心同場接種兩種疫苗後,如長者出現不適,會難以判別由哪一種疫苗造成;也有護理人員反映,若接種現場人數大量湧入,擔心忙中出錯、造成「打錯針」,因此僅願意施打流感疫苗,盡量簡化作業流程。
鄭光宏表示,他尊重醫師的臨床判斷與護理人員希望降低操作風險的考量,但市府設置社區接種站的初衷,就是要減少長者舟車勞頓,連續兩年許多長輩想同時施打「左流右新」卻打不到,這確實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鄭光宏建議,接種作業需仰賴醫療院所配合,市府應尊重院所針對人力配置、臨床判斷及作業安全所做的決定,不論是否提供新冠疫苗,或每場限打幾劑,都應明確掌握數量並在文宣或里長通知單上公告,讓長者事前充分掌握資訊,避免無謂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