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今(13)日推出「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展,共展出來自臺灣、印尼及韓國共16位藝術家的17組作品,從傳統的工藝纏花、藍染等技藝,到結合裝置藝術和影音作品,呈現多元纖維材質的美感及形態,以及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精采對話。展覽期間也將舉辦3場「創纖講堂」,邀請參展藝術家分享創作歷程,歡迎民眾前往體驗多元文化交會的纖維藝術之美。
![](https://17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4/04/%E5%8D%B0%E5%B0%BC%E8%97%9D%E8%A1%93%E5%AE%B6%E8%B2%BB%E8%92%82%E9%87%8C%E5%90%91%E6%B0%91%E7%9C%BE%E4%BB%8B%E7%B4%B9%E4%BD%9C%E5%93%81%E3%80%8C%E9%96%B1%E8%AE%80%E8%87%AA%E7%84%B6%EF%BC%8C%E7%B6%AD%E8%AD%B7%E7%94%9F%E5%91%BD%E3%80%8D%E5%89%B5%E4%BD%9C%E7%90%86%E5%BF%B5.jpg)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纖維」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生活工藝與創作媒材,傳承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纖維為主題的博物館,除了推廣傳統工藝傳承,也鼓勵現代藝術創新。本次展覽與阿斯匹靈計畫工作室合作,展出作品跨越不同國界、文化和專業領域,邀請來自臺灣、韓國及印尼的藝術家參展,其中位於大廳的作品〈記憶築家〉,便是韓國藝術家尹洙竫和淡水國小近百位學童共同現地創作,用布編織出對於家庭各種想像的大型纖維藝術。此外也包含多位臺中在地藝術家、人間國寶藝師作品,以及纖博館的2件珍貴館藏,可說是一場跨越界「線」的交流,十分難得。
![](https://17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4/04/%E8%97%9D%E8%A1%93%E5%AE%B6%E5%90%B3%E4%BD%B3%E5%AE%B9%E4%BD%9C%E5%93%81%E3%80%8C%E4%BB%96%E8%AA%AA%E9%80%99%E6%98%AF%E4%BD%A0%E6%84%9B%E8%87%AA%E5%B7%B1%E6%88%96%E5%88%A5%E4%BA%BA%E6%84%9B%E4%BD%A0%E7%9A%84%E6%96%B9%E5%BC%8F%EF%BC%9F%E3%80%8D.jpg)
策展人吳尚霖說明,「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的靈感來自大自然中不同物種彼此競爭或互利共生的「生態交會區」,從文化觀點來看,就像不同族群間透過語言、科技、知識的彼此學習與交融,產生繽紛的藝術面貌。這次展出從去年起跨越臺灣到印尼的各類駐地創作、論壇與展演形式,最後在臺中纖博館展現總成果。作品以多樣技法與大型纖維空間裝置為媒介,探討身分認同、文化融合、技藝傳承等議題,顛覆人們對纖維工藝創作的既有認知,是一場跨界多元的精采對話。
![](https://17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4/04/%E8%97%9D%E8%A1%93%E5%AE%B6%E6%AD%A6%E7%8E%89%E7%8E%B2%E4%BD%9C%E5%93%81%E3%80%8C%E7%85%99%E2%80%94%E5%AE%B6%E7%9A%84%E8%B7%AF%E5%BE%91%E3%80%8D%EF%BC%8C%E5%82%B3%E9%81%94%E6%8E%92%E7%81%A3%E6%97%8F%E5%8E%9F%E9%84%89%E5%9C%9F%E5%9C%B0%E5%8F%8A%E9%83%A8%E8%90%BD%E9%96%93%E7%9A%84%E6%83%85%E6%84%9F%E5%B0%8D%E8%A9%B1.jpg)
「最重要的是,觀眾看到作品後的直接感受是什麼,那就是一種對話。」藝術家吳佳容從熟悉的裝置藝術領域跨入纖維工藝創作,以錄像裝置作品〈他說這是你愛自己或別人愛你的方式?〉參與展出,將記憶中奶奶的編織與過往家中的傢俱結合為一,期望啟發觀賞者對「家」的想像、回憶與對話。
![](https://17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4/04/%E9%9F%93%E5%9C%8B%E8%97%9D%E8%A1%93%E5%AE%B6%E5%B0%B9%E6%B4%99%E7%AB%AB%E4%BD%9C%E5%93%81%E3%80%8C%E8%A8%98%E6%86%B6%E7%AF%89%E5%AE%B6%E3%80%8D.jpg)
藝術家武玉玲的參展作品〈煙—家的路徑〉,運用八八風災後舊大社部落的泥沙、草木燒成灰燼後製作而成的染料,與置入排灣族儀式的小米梗形象,重現家鄉大武山與記憶中部落的石板屋,呈現與原鄉土地及部落傳統間的情感對話。印尼藝術家費蒂里的作品〈閱讀自然,維護生命〉,外觀以織有可蘭經文的彩色布料覆蓋人字型屋頂,放置記錄7位當地女性和土著社區抵抗環境破壞的故事祈禱墊,將印尼複雜的族群、宗教及環境保護等衝突,透過纖維工藝表達反思性的對話。
纖博館說明,「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從即日起展出至6月9日止,4月14日(日)首場創纖講堂「跨文化的交織」,將由策展人吳尚霖、參展藝術家費蒂里、陸佳暉、尹洙竫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羅素玫副教授共同參與對談,5月18日與6月2日還有兩場「創纖講堂」,展覽資訊及講座報名可至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reurl.cc/13r49p)查詢。
今日開幕式包含市議員李天生、文化局長陳佳君、臺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大里區公所區長鄭正忠、國光里長魏益川、市政顧問林佳興、策展人吳尚霖、人間國寶藝師黃蘭葉、張憲平、陳惠美、苗栗縣藺編保存者呂錦霞、臺中在地藝術家鄧文貞、吳佳容、陸佳暉等多位參展藝術家及淡水國小校長吳惠花共同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何欣純、市議員張芬郁、蘇柏興、林德宇也派代表共襄盛舉。